柯城区推进人才队伍效能建设注重“四个量”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衢州组织工作
第四期
(总417期)
中共衢州市委组织部编                   二??五年五月十日

目    录

  1、柯城区推进人才队伍效能建设注重“四个量”
  2、常山县加快农村乡土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步伐
  3、江山市扎实推进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4、简讯二则

 

柯城区推进人才队伍效能建设注重“四个量”

    一是盘活人才存量。搭建人才共享平台,建立了柯城区企业人才、寓外高级人才等各类人才数据库,组建“柯城区企业家协会”、“高级人才、外来人才联谊会”等平台,开展人才之间交流与协作,通过资源共享,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建立人才开发机制,继续实施创业素质工程,制订《柯城区农村乡土拔尖人才选拔管理暂行办法》,大规模开展农村经营人才、农技推广员、种养大户、能工巧匠、农村经纪人和返乡创业人员以及“三保一技”人员培训,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乡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购销等方面带头人。
    二是做大人才增量。一是优化人才吸引政策。打破户籍、地域、编制、所有制、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限制,创建人才自由流动的环境。实行人才引进绿卡制度,为引进人才提供住房补贴、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等多种优惠政策;二是健全人才市场配置。建立柯城人才网,并与省、市相关网站链接,定期发布人才供求、人才市场价格及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等信息,最大限度的吸引人才。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准入制度,完善人才中介职业资格制度,增强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功能;三是拓展人才吸引渠道。通过公开选拔、外出引才、网上纳才、产业聚才等多种形式,抓住山海协作工程、科工会和各专项人才交流大会契机,吸引各类人才集聚或为我所用。2001年至今,先后从西北、西南、武汉等地引进紧缺类专业人才205人,全区人才保有量提升至4000人。同时,积极帮助规模以上企业和工业园区、专业市场园区开展外地人才兼职、咨询、讲学、技术合作等柔性引才工作,推进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进行项目和人才的合作对接。
    三是扩大人才容量。着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工作,通过引进一批大中型项目、科技型项目,营造人才集聚的平台。强化园区建设,积极扶持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增强企业竞争力,使园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和招才引智的主平台,使企业成为人才吸纳的有效蓄水池。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2004年腾空编制引进紧缺类的高学历人才45人。充分运用公开选拔等方式引进有利于优化领导干部队伍结构的高素质人才,近两年对领导干部空缺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共引进高素质人才 19名。
    四是提升人才质量。启动“5151”人才工程,培养选拔50名市、区两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市“115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以上的优秀专业人才,100名有培养潜力的区级专业技术后备人才,50名区级以上名医、名师和1000名各类乡土人才。组织开展各行业十佳人才评选活动,改革拔尖人才评选管理办法,将每月津贴制改为一次奖励,改变拔尖人才终身制的状况。建立人才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激励人才不断提高自我素质。

(柯城区委组织部)

 

常山县加快农村乡土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步伐

    常山县从培养农村党员和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入手,积极探索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新路子。
    进行思想教育引导,把乡土实用人才培养成党员。引导、组织“土专家”、“田秀才”和企业经营者、产品经销员参加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听党课,以及参加党内其他活动,让他们直接了解和熟悉党内生活,增强入党的光荣感。对乡土实用人才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实行定期汇报思想制度,方便组织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指定一名正式党员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帮助他们在政治上迅速成熟,为早日加入党组织创造条件。目前,常山县已有581名乡土实用人才加入了党组织。
    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把党员培养成乡土实用人才。一是以乡镇党校为阵地,进行普遍轮训。根据农时的需要,分期分批集中举办农村党员短期实用技术培训班。二是以农函大、农广校、县职业技术学校为依托,进行专业培训。目前,已有3600名党员掌握了1门以上的实用技术,1200党员取得了农函大单科结业证书,1520名党员取得初级专业证书。三是建立党员科技开发基地,进行示范培训。按照常山农业特色产业的要求,将全县划分为7个培训带,建立了12个特色培训基地和42个党员科技开发示范基地,为农村党员提供学科技、用科技的实战场所。
    提高领导管理水平,把党员乡土实用人才培养成村干部。按每村2-3名的要求,选拔了840名党性观念强,思维活跃,掌握了实用技术并且有较好经济基础的党员乡土实用人才为村级后备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实行一人一卡,一年一考核,滚动管理的方式进行培养。通过实行帮带人培养制度、实践锻炼制度,让村级后备干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对培养成熟的党员乡土实用人才,根据村级班子的需要,按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及时任用。全县从党员乡土实用人才中先后选拔了302人进村级班子,其中,任村主职干部91人,副职干部211人。

(常山县委组织部)

 

江山市扎实推进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一是把握“四个重点”,合理确定审计对象。首先由审计机关和组织部门共同商定下年度审计对象建议名单,然后提交市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讨论通过,最后报市委分管领导、市政府主要领导审批。对审计对象的选择,主要把握四个重点:掌管财政资金分配权较大的领导干部;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较多的领导干部;群众反映问题较强烈的领导干部;近期拟提拔的领导干部。
    二是实现“三项结合”,充分整合审计资源。在审计实施中,注意把对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部门财政预算执行、经常性行政事业审计结合起来;把对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市下级政府财政决算审计结合起来;把对市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对下属单位负责人审计结合起来,实现一次审计获得多项成果,以缓解审计机关人手不足的问题。去年完成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达16个。
    三是加强“二个协作”,提高审计结果运用水平。一方面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的密切配合,建立相互协作办案制度,加大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执行力度,注重审计效果;另一方面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联席部门协作配合,注重审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扩大审计结果运用的影响力。通过协作,去年对2名乡镇和部门主要领导进行了谈话诫免。
    四是推进“一个延伸”,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在抓好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逐步推进任期审计。去年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达9个,2005年安排11个。探索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延伸,在机关部门将监督对象进一步延伸到一些执纪执法和掌管人、财、物等关键部门、关键岗位上的科(股)级负责人,在乡镇推行村主要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为进一步明确前后任经济责任,建立了《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交接制度》,对前后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交接事项、交接应履行的程序、交接纪律等作了进一步明确。

(江山市委组织部)

简讯
     ●常山县建立村干部“两保两补”关爱机制。“两保两补”指村干部养老保险、村干部报酬最低保障及人身因公意外伤害补偿、财产因公意外伤害补偿。通过实行“两保两补”,达到基本实现村干部“卸任有保障,现职有报酬,意外有补偿”目标。享受政策的对象主要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或村两委班子主持工作者、负责人,村两委其他干部的享受标准由村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商定。村干部报酬实行一年一考核。村主职干部最低基础补贴每人每年不低于800元。村干部养老保险实行一年一保,按照“分村定额、分年投保、分级负担、分别对待、终身享受”的原则确定。现已归笼村干部养老保险金470多万元,村干部个人养老保险金账户平均保费达3000元以上。同时规定,对违法犯罪的、受党纪、政纪处理的、民主评议中被评为不合格村干部的、离岗离职的,停发当年补贴。
    ●龙游县乡镇建立党员致富示范基地。为进一步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龙游县各乡镇从本乡镇党员种养大户中选取具有影响力的大户作为全乡的党员致富示范户,并在每个生产地树立“党员示范基地”牌子。党员示范基地的标准是:产业规模在乡镇党员中位于前列;平时能积极配合村里工作,有一定的“双带”能力;管理科学,效益较好,能起到示范作用。每个示范户分别由一名乡镇班子成员联系,并邀请有关农技专家与之结对,在生产管理技术给予以一定的帮助和引导。每个党员示范户要与1-2个农户结对帮扶,为他们提供技术、资金、信息服务。目前,在全县800多位党员种养大户中已经建立起120个党员致富示范基地。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