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市政府为民办实事计划实施情况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衢 州 市 人 民 政 府
政 务 督 查 通 报
 
〔2005〕16号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五年九月三十日
 
 
1?9月市政府为民办实事计划实施情况
 
(一)促进就业再就业
1、全市增加就业岗位2万个,帮助实现再就业7000人。
责任单位:市人劳局。
进展情况:截止8月底,全市新增就业岗位15105个,完成全年任务的75.5%。帮助实现再就业593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4.7%。(其中市本级新增就业岗位5433个,完成全年任务8000个的67.9%;帮助实现再就业1785人,完成全年任务2600人的68.6%。)。
2、农民素质培训10万人,就业转移农民6万人。
责任单位:市农办。
进展情况:1?9月份全市共投入培训经费1287万元,举办农民素质培训班1600期,培训农民10.94万人,其中劳务技能培训6.34万人,培训后转移就业4.6万人。
3、提高就业人员劳动合同签订率。
责任单位:市人劳局。
进展情况:截止9月底,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为81.6%。
(二)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4、依法加强社会保险,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净增6000人,基金收缴率95%;医疗保险净增6000人;工伤保险净增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4.5万人。
责任单位:市人劳局。
进展情况:(1)截止8月底,全市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134845人,净增-773人;基金收缴率为97.74%,基金累计结余28085万元,基金支付能力为7.18 个月,同比增加0.52个月。其中市本级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56648人,净增830人,基金收缴率为98.11%,基金累计结余6619万元,基金支付能力为3.27 个月,同比减少0.01个月。(2)全市净增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965人,其中市本级净增2609人。(3)全市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81963人,净增4213人,完成全年任务的42.13%。其中市本级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42561人,净增1017人,完成全年任务的63.65%。(4)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4.29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98.55%。其中市本级为5.3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96.01%。
5、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入学资助等五项社会救助体系。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卫生局、人劳局、教育局。
进展情况:(1)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全市已经达到了“应保尽保,应补尽补”的目标,截止到9月底全市有低保对象27760户50223人,其中城镇2512户4590人,农村25248户45633人。全市低保金支出2223.1196万元,其中城镇348.0804万元,农村1875.0392万元。(2)城乡“三无”、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截止目前,全市五保集中供养率已达82%以上,集中供养标准基本达到当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0%以上。人均年标准在2500?3200元。同时,今年各地在实施医疗补助中,均对“三无”、五保对象给予特殊的优惠:年人均固定增加200?300元医疗费,超额部分的报销有的实行零起当,有的实行85%的报销等,较好地缓解了医疗难问题。(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截止目前,全市196万农民中己有155.38万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农村人口78.97%,同时,为扩大受益面,部分县今年已将起报点降低至500-600元,并尝试将门诊费用纳入报销范围。截止8月31日,全市共为28729人参保农民报销医疗费用,总金额为3298万元。(4)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1?9月,全市新增被征地参保人员1904人,其中当年新增被征地人员1082人(市本级1074人)全部参加了基本生活保障,当年新增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参保率达100%。大力开展被征地人员技能培训,截止8月底,全市有1666名被征地农民参加了培训。(5)贫困家庭子女入学资助。上半年,全市共有10012名学生享受基础教育免费就学,共减免费用430万元。市教育、财政、民政、民宗、残联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衢州市城乡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制定了全年低保扩面计划并向省里上报。下半年享受人数为27462人,支出费用657万元。实际享受对象全年合计达37474人次,支出费用1087万元。
6、建立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进展情况:《柯城区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已经区委常委会通过,近期出台,其他各县(市、区)均已出台并实施了医疗救助办法。截止9月底,全市实际救助2268人,救助金额134.846万元。
(三)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7、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快农村食品安全市场监管“三网”建设,建成监管责任网,农村现代流通网、群众监督网覆盖率分别达到30%,构建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农村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达到90%,保障饮食和用药安全。
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贸粮局、工商局、卫生局。
进展情况:(1)食品放心工程: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2005年衢州市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安排》进行部署,并出台了《关于做好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定期、不定期在在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领域,组织开展执法行动和专项检查、专项整治,加强食品市场安全监管,取得了明显效果。相继开展了农产品“绿剑”集中执法、食品生产加工业专项整治、“卫健一、二、三号”专项监督、学校食品专项整治等行动,开始实施农贸市场部分食品准入制度。全市共出动食品专项整治执法人员2.4万多人次,检查单位4万多家,立案700多件,涉案货值300万多元。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50个100万亩,国家级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15个,省级绿色农产品53个,省建档食品企业3354家,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以及QS证48家49个产品,“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的食品11个,实行重点商品准入制度的商业流通企业75家,实行量化分级管理的餐饮单位达到346家。(2)药品放心工程:深入开展了以“药品打假在农村”为主题的药品专项整治,组织开展无证医疗器械和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包装标识的专项检查工作,及时查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行为,积极打造“药品放心工程”。1?9月,全市共出动执法检查8230人次,立案查处药械违法案件232起,涉案金额362万元;向工商部门移送违法药品广告82宗;210家县以下零售药店通过GSP检查;农村药品供应网络乡镇、行政村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6%,药品监管网络乡镇、行政村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0%。(3)农村食品安全市场监管“三网”建设:①农村流通网建设。截至9月20日,我市共有39个乡镇建成连锁超市64个,其中直营店49个,加盟店15个,覆盖面29.1%,完成年度任务的97.5%;已挂牌农村放心店772家,占应建总数的34.2%,完成年度任务的85.4%。②监管责任网建设。已基本建成。市与县(市、区)、县(市、区)与乡镇、政府与有关部门均分别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对有关监管部门职责进行了分解细化。各监管部门内部也正逐步建立完善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③群众监督网建设。已基本实现农村全覆盖,并完成了监督员培训工作。(4)农村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94%的乡镇(中心)卫生院、86%的村卫生室达到药品规范化管理要求。
8、确定一所公立医疗机构作为惠民医院,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责任单位:市卫生局。
进展情况: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衢州市惠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衢政办发〔2005〕79号),依托市中医院建立衢州市惠民医院,9月1日正式挂牌运行。同时确定市人民医院为技术指导协助单位。
9、建设市人民医院分院,建成市急救中心、老年疾病康复楼。
责任单位:市卫生局。
进展情况:(1)市人民医院分院建设。目前已完成土地征用、施工图设计、施工监理招标,建设用地内的排洪渠设计已递交市水利局审批,土建招投标已公示,10月份确定土建施工单位并开工建设,2006年底竣工。(2)市急救中心建设。目前指挥办公楼已顺利结顶,主体工程已于9月15日通过竣工验收,内部装潢和配套设施施工12月初完成。预计整个工程于12月底完成竣工验收。(3)老年疾病康复楼建设。主体工程装修已完成,现正在进行周围配套设施建设和筹备购置医疗仪器及配套家具,预计10月份完工并于11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
10、建成800公里乡村康庄工程和450公里县道砂改油工程,实现全市县道路面硬化。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
进展情况:(1)乡村康庄工程。截止9月20日,全市通村公路建设完成测设1749.8公里,占计划的218.7%,开工1682.2公里,开工率210.2%,完成1170.6公里,完成计划的146.3%,累计完成投资23412万元。(2)县道砂改油工程。截止9月20日,县道砂石路面改造项目已全面完成36个项目,全市累计完成410公里,改造加固病危桥11座,完成投资17977万元, 占计划的91%。
11、加快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完成县城35KV及以下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衢州城网建设完成投资6000万元。
责任单位:市电力局。
进展情况:县城35KV及以下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完成投资额的66%,衢州城网建设完成投资3525万元。
12、实施市区公共停车场布点规划,改善市区停车条件。
责任单位:市规划局。
进展情况:正对规划方案作进一步完善调整。第三稿已经设计单位内部会审,目前已根据会审意见完成修改,计划10月份组织会审,年底前形成最终成果上报市政府审批。
13、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交通局。
进展情况:市政府 已于9月20日下发了《关于衢州市区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若干意见》(衢政发〔2005〕44号)。
14、完成衢江新区供水主管道建设,西区供水主管道完成50%以上。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西区管委会。
进展情况:衢江新区供水主管道建设已完成,并与衢江新区原有管网接通,9月20日正式对衢江区供水。西区供水主管道建设,钱家山片、百家塘片两个标段已开工建设,材料采购也已到位,过双港、孙姜大桥桥管已开始施工。
(五)开展城乡环境整治
15、完成30个示范村建设和300个村环境整治。
责任单位:市农办。
进展情况:1?9月,全市启动建设示范村84个,基本完成建设25个;启动环境整治村364个,基本完成167个。
16、市区完成4座公厕、1座生态公厕、2个垃圾中转站建设和2个垃圾中转站改建。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开发区、西区管委会。
进展情况:(1)改建2个垃圾中转站。马站底垃圾中转站已完工;松园垃圾中转站改造,已根据需要调整为对北门垃圾中转站进行改造,现已开工,预计10月份完工。(2)建设2个垃圾中转站。市开发区承建1个,选址于市开发区白沙功能区,现已完成选址、设备选型及图纸设计工作,已进入预招标阶段,预计年内能完成。西区管委会承建的1个垃圾中转站已完成选址、设备采购、施工图及报批工作, 计划10月初土方工程启动,10月底主体开工建设。(3)建成4座公厕。西区管委会承建2座,其中1座已建成,1座选址已确定,施工图及报批已完成,计划10月初土方工程启动,10月底主体开工建设。市开发区承建的2座已完成选址和图纸设计,进入预招标阶段,预计年内能完成。(4)生态公厕建设。2005年拟完成斗潭、南湖公园2座生态公厕建设,目前斗潭生态公厕已调整为北门街拆迁地块,已开工,年内可完成;南湖公园生态公厕已并入煤机厂拆迁地块,由开发商实施,年内可完成。
17、制定并实施农村沼气建设规划,推进生态农村建设。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
进展情况:(1)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已基本完成。(2)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生态农村建设。一是组织好沼气专业村的建设。1?9月,全市新建户用沼气池2000多只,总容量达3万多立方米,其中柯城、衢江七个沼气示范村新建户用沼气池750只,总容量达11250多立方米;二是积极推广“器?沼?池”模式,把生活污水沼气净化工程建设项目与农村“改圈、改厕、改厨”结合起来,优化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在建生活污水沼气工程28处,总容积达4000多立方米;三是开展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组织推广“生态型”、“环保型”、“生态能源型”等不同模式的沼气工程,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畜禽养殖生态条件,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已实施治理工程25处,3200立方米;四是加强“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示范,大力推广“猪?沼?果(作物)”沼液浸种技术,建立8000多亩的沼液浸种示范区。
18、抓好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确保饮用水安全。强化水、空气质量监测、监管,全市工业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达90%,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0%;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定期公布环境质量报告。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进展情况:(1)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下发了《衢州市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根据《办法》要求,衢江区政府下发了《乌溪江库区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召开了整治工作动员会,并与库区各乡镇、部门签定了责任书;整治工作现已全面启动,整治资金已基本落实。(2)水气监测管理及环境质量情况。通过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强化水气质量的监测、管理,截止目前,全市工业废气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5%;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6%,其中省控重点断面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出境水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要求;城市空气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5个交界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全部开工建设。2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前期工作已完成。(3)环境质量报告公布情况。按要求,每星期在衢州日报上定期公布城市空气质量周报,按季向市统计局报告当季的全市环境质量季报。
(六)开展帮扶解困
19、全市改善6万农民饮水条件,解决7000农民饮水困难。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进展情况:截止8月底,全市共投入饮用水工程建设资金2853万元,改善3.16万人饮水问题,解决0.9万人的饮水问题(包括2004年部分项目扫尾工程)。
20、全市完成1.2万人下山异地脱贫,其中乌溪江库区2420人。
责任单位:市农办。
进展情况:截止目前,全市计划新建、续建下山脱贫小区(点)54个,已动工建设39个,下山搬迁农户2633户9217人,其中已安置乌溪江出库移民117户1811人,共投入下山脱贫小区资金14212万元。其中,柯城区计划新建、续建下山脱贫小区(点)8 个,已全部动工建设,下山搬迁农户378户1327人,共投入下山脱贫小区资金1957万元;衢江区计划新建、续建下山脱贫小区(点)8个,已动工建设1个,下山搬迁农户275户943人,共投入下山脱贫小区资金860万元;江山市计划新建、续建下山脱贫小区(点)9个,已动工建设7个,下山搬迁农户517户1795人,共投入下山脱贫小区资金1095万元;龙游县计划新建、续建下山脱贫小区(点)4个,已动工建设3个,下山搬迁农户379户1382人,共投入下山脱贫小区资金2000万元;常山县计划新建、续建下山脱贫小区(点)7个,已全部动工建设,下山搬迁农户487户1690人,共投入下山脱贫小区资金3400万元;开化县计划新建、续建下山脱贫小区(点)18个,已动工建设13,下山搬迁农户597户2080人,共投入下山脱贫小区资金4900万元。
21、全市乡镇、街道和部分城市社区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为特困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责任单位:市司法局。
进展情况:出台了《衢州市法律援助“实事工程”实施方案》,下发了《关于乡镇(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的意见》,并要求各县(市、区)将法律援助的范围、法律援助对象、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以及法律援助的工作流程在乡镇(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统一制牌上墙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全市6个县(市、区)现有的130个乡镇和22个社区全部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1?9月,市、县两级法律援助中心共接待群众来电、来访法律咨询6853人次;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105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73%。
(七)加强教育文化工作
22、实施农村教育“三工程一计划”,即全市农村中小学教育“名师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学校改寝室改食堂工程、为农村寄宿学生“送营养工程”和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进展情况:(1)名师资源共享工程。市县两级已投入资金280万元(其中市本级投入80万元)。除开化县外,市本级和其他县(市、区)已完成名师资源共享中心的建设。共拍摄和制作各类优质课程194节。市本级、衢江、龙游、常山的学校均能通过教育城域网点播名师课堂;柯城、江山因网络未与市本级并网,部分学校不能收看。迄今共有5万多人次点击观看网上名师课堂,平均每天200多人次。完成全市617个农村音像光盘放映点设备配置,共发放电视机和放像机658套、省教育厅优秀课堂实录DVD光盘1850套(166590张)。(2)农村学校改寝室改食堂工程。已于暑期开始实施。目前,“两改”项目已投资4856万元,完成建筑面积38338平方米(年度任务的28%),在建60763平方米。其他或在办理报批立项手续,或在进行图纸设计和招标,或在进行项目论证和规划选址等。(3)“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上半年全市试点学生总数为3006人,支出费用30万元。其中,市本级聋哑学校188人已全部享受爱心营养餐。秋季开学后,各地各校已全面推开实施“爱心营养餐工程”。下半年享受人数22370人,支出费用224万元。实际享受对象全年合计为25376人次,支出费用254万元。(4)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制定下发了《关于启动“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方案》、《关于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通知》。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教学计划和教材等工作已基本准备就绪。组织参与省教育厅统一的培训方案和教材的编制工作,承担了全省统一使用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学科评价》和《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的培训讲义编写任务。已与浙江师范大学合作组织农村高中物理和化学教师各50名进行为期一年的教育教学技能免费培训。
23、市区建成数控广播宣传网。
责任单位:市广电总台。
进展情况:2005年计划安装150只数控广播,已完成90只数控广播安装工作。
24、图书馆、博物馆、部分文保单位免费向社会开放。
责任单位:市文化局。
进展情况:5月份已完成。
(八)美化中心城市
25、建设高速公路东接线工程。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
进展情况:该工程已列入2005年省重点工程,初步设计已通过专家组会审,土地审批已报省国土资源厅。目前,土地已丈量到户。
26、完成衢化路、讲舍街改造。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
进展情况:(1)衢化路改造工程。北段二期已通车。南段分两个标段实施,目前已完成污水管埋设约2050米雨水管1850米,完成排水渠块石砌筑1634米,沥青路面已铺设36000平方米,工程形象进度达到了50%。除铁路上跨立交840米外,力争年内完成主车道。(2)讲舍街改造工程。约完成工程总量的60%。目前东段自环城东路至市实验学校约300米已完成并通车。
27、完成姚家、徐家坞、鸡鸣防洪主体工程。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进展情况:(1)鸡鸣防洪堤。鸡鸣防洪堤5标、6标段已开始施工,其中,5标段形象进度为70%;6标段形象进度为40%。预计主体工程可在年内完成。(2)徐家坞防洪堤。徐家坞防洪堤涉及徐家坞村和航东村,其中徐家坞村征地补偿款已发放到户,地面附着物基本清除,土地已全部交付;航东村征地补偿款也已发放到户,土地尚未交付。(3)姚家防洪堤。姚家防洪堤涉及姚家村土地补偿款2995万元已到村,其中1022万补偿款已到户,其余补偿款因部分村民对分配方案存有异议,未能到户,区、乡工作组正在做工作。
28、完成石梁溪河道整治一期工程。
责任单位:市西区管委会。
进展情况:石梁溪河道整治的防洪堤、河道疏浚项目已于2月18日开工建设,左岸1500米防洪堤已建成,右岸防洪堤完成45%,完成河道疏浚65万方,拦河橡胶坝工程已完成。石梁溪河道整治工程的绿地建设项目,已完成场地平整和地形改造,绿化方案初步设计已通过会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工作已完成,计划10月初进场施工,年内可完成。
29、建成新火车站。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
进展情况:铁路主线轨道已铺设7公里。征地拆迁基本完成。新客站站房进行设备安装,已完成投资980万元;通站道路正紧张施工中,已完成投资626万元,广场优化设计方案正在设计。安置小区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九)实施“居者有其屋”工程
30、全市完成210户残疾人危房改造。
责任单位:市残联。
进展情况:已建成222户,在建68户,待建27户。
31、市本级建成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5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
进展情况:(1)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建设,已于8月28日开工,目前已完成基础工程,年内可结顶。(2)1.5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建设,其中6000平方米已确定与今年的经济适用房同步开工建设,年内可结顶;另外9000平方米已选址南区雷达站地块,目前正开展拆迁工作。
32、市区建成7万平方米农民公寓式安置房。
责任单位:柯城区政府。
进展情况:1、北门新村公寓式安置。规划建公寓房17幢386套,建筑面积为56509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预计主体工程可按计划完工,2006年3月交付。2、铁路南村公寓式安置。规划建公寓房6幢258套,建筑面积25139平方米。省政府已于2005年5月17日以浙土字〔2005〕10006号文件同意对该地块进行征收。截止目前,该地块上仍有19户农民未签订拆迁协议,另有11户农民已经签订拆迁协议但未腾空住房。柯城区政府正努力做好工作。
(十)完善公共安全预警处置机制
33、建设地质灾害气象条件预警系统,完成地面监测网建设。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
进展情况:建设方案已确定,建设资金已经到位,自动站设备已购置。目前正在按照有关标准逐一落实具体站址,预计11月底可全部安装完毕。
34、完成市区公安指挥和城管监控系统。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执法局。
进展情况:1、公安指挥系统:已制定项目的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目前,技术方案已经省公安厅技术专家组论证,8月中旬实施了公开招投标,现“三台合一”技术建设部分正在实施。年内能够确保如期完成。2、城市监控系统:已制订市区社会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目前正在做实施技术方案,计划国庆节后召开论证会。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