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办通报
第38期
中共衢州市委办公室 2005年7月11日
在解决经济薄弱村村级组织办公场所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章 文 彪
(2005年7月11日)
同志们:
6月17日下午,省委在余姚市召开省委先进性教育有关基层组织建设整改措施座谈会,就落实省委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关基层组织建设三项整改措施进行部署,即《关于认真落实“三真”要求,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认真解决集体经济薄弱村村级组织办公场所问题的意见》、《关于加强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机关党支部作用的意见》等三个重要文件。今天,市委召开座谈会,重点是学习贯彻省委会议精神,专题研究我市如何按省委要求,尽快解决经济薄弱村村级组织办公场所问题。下面,我代表市委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村级组织办公场所是村级组织的活动阵地,是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重要场所,是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必备物质条件,也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向心力的重要载体。目前,从全市情况看,经济薄弱村无办公场所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村党组织活动、村务活动只能临时找场所,有的只能放在村干部家里。据调查,全市目前仍有812个行政村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占了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1.2%;还有203个村办公场所需要修缮改造,有260个村租借他人场所。这与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要求不相适应,也严重制约了农村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严重影响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如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势必会削弱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影响我市“两大目标”的顺利实现。省委提出,从今年开始,用两年时间,省财政拿出7300万专项资金,帮助全省3598个无办公场所的村解决办公场所问题,使每个村都有10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场所。其中,25个欠发达县(市、区)和4个海岛县,每村补2.5万元,特别困难的县补2.7万元。这无疑为我们解决经济薄弱村村级组织办公场所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三个代表”和“走在前列”的要求,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高度来重视、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牢牢抓住省委强力推进的有利时机,把这项工作作为巩固和深化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工作,作为乡镇先进性教育活动边整边改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保质保量完成好812个村的办公场所建设任务。
二、明确任务,科学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扎实组织实施。
按照省委统一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我市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从2005年7月开始,到2006年10月1日前,利用15个月左右时间,通过各级筹资,采取新建、购买、改建和修缮等多种办法,帮助全市812个集体经济薄弱村解决办公场所问题,使这些村至少拥有100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场所。这项工作2006年底前省里要组织验收,因此时间紧,任务重,各地务必迅速行动,抓紧实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主要工作任务是:
1、开展调查摸底。各县(市、区)要组织力量,逐村开展调查,摸清底数,到底有多少村没有办公场所,有多少村办公场所需要修缮、改建,都要一一列出清单,做到一清二楚。对无办公场所村,要全面掌握村级规模、集体经济收入、可利用资源等基本情况,逐村分析和确定新建、改建、购买或修缮等不同解决方案、测算投资额度,制定筹资方案和实施时间,为科学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奠定基础。这项工作前段时间市委组织部已专题作了部署,各县(市、区)已着手开展。整个调查摸底工作要求在7月15日前完成。
2、制定实施计划。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由各县(市、区)联系本地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量力而行、节俭实用的原则,采取务实管用的措施加以解决。除新建外,可以通过购买、改建、修建等多种方式,也可以通过相互调剂、赠送等办法,还可以充分利用村集体的闲置房屋、学校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舍、乡镇及有关站所等单位的弃用公房等途径解决村级办公场所问题。要对照工作任务和省下达的补助标准,逐村明确解决方案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抓紧启动实施。分村解决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于7月20日前报市委组织部汇总后再报省委组织部和省财政厅。
3、落实配套资金。在省财政补助的基础上,坚持各级帮扶,以县为主的原则,采取市里补一点、县里出一点、结对部门帮一点、乡村自筹一点的办法,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但不得向农民集资或摊派。市财政将专门切出一块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具体下一步要马上研究。各县(市、区)要根据调查摸底的情况,测算建设资金总额,研究出台配套方案。
4、精心组织实施。一要加强资金管理。各级财政配套资金要及时到位,乡镇设立解决村级办公场所专用账户,各级财政补助款和其它渠道筹资款统一纳入专户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确保办公场所建设工程成为“透明工程”、“廉洁工程”。二要加强工程管理。对新建、改建村级办公场所的,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要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各乡镇要确定责任人具体负责办公场所建设工作,以乡镇为单位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统一施工、统一管理。要对施工单位资质进行严格把关,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具备三级以上资质。有条件的乡镇可以邀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加强施工质量监督。三要加强部门协作。财政、建设、国土、规划、教育等有关部门要按照省委要求,在系统内作一次专门部署,积极主动落实有关政策,在立项、审批、税费减免、产权置换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建设部门要无偿提供标准设计图纸,帮助科学测算施工投入,加强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完善监理、验收程序。国土部门要积极帮助解决建设用地问题,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可在当年度省下达的土地整理折抵指标中解决。解决建设用地指标确实有困难的,省国土资源厅已明确由他们负责帮助解决,要积极向省国土资源厅争取用地指标。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各级补助资金专款专用。办公场所建设涉及利用学校布局调整的闲置校舍、乡镇及有关站所等单位的弃用公房的,教育等有关产权单位要大力支持。
三、加强领导,强化督查,确保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解决村级组织办公场所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繁重,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务必高度重视。
1、要建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按照省委统一要求,并考虑到我市任务较重的实际,市、县、乡三级都要建立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市、县(市、区)两级领导小组成员由组织部、农办、财政、国土、建设、规划、民政、农业、教育等部门有关领导组成,组长由党委政府领导担任。办公室设在组织部,并抽调有关部门工作人员集中办公。
2、要建立工作责任制。县(市、区)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政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包干到所联系的乡镇、村,明确具体责任要求;乡镇党委书记履行直接责任人职责,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要分工负责、包干到村、定岗定责,确保村级办公场所建设任务顺利实施;县(市、区)委组织部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重要任务来抓,对解决办公场所问题特别困难的乡镇和村,县(市、区)和乡镇要加大帮扶力度。要建立责任状制度,由市、县、乡镇三级层层签订责任状,以确保办公场所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市里对该项工作要设立专项考核,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市里要分别给予表彰。
3、要抓好督促检查和验收。村级办公用房建设期间,市、县两级要专门组织力量进行明查暗访。对完工的项目,由县(市、区)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建设、国土、规划、财政等有关部门进行逐村检查验收。市里根据各地的自查验收情况进行抽查,同时配合省里做好检查验收工作。要建立工作进度月报制度,村级办公场所建设的立项、开工、完成情况,各地要每月上报工作进度,市县两级都要定期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