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志海同志在全市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市委办通报
 
第47期
 
中共衢州市委办公室                    2005年8月11日
 
在全市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厉 志 海
(2005年8月8日,根据录音整理)
 
非常高兴和企业界的同志们一起座谈,刚才听了7家企业代表的发言,很受启发和鼓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这次座谈会,既是听取大家意见、建议的会议,也是借此机会交流经验、分析形势的会议,目的是和大家共同研究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着力化解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克难闯关,推动发展。我相信通过这次会议,大家一定能够进一步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加快发展,保持衢州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刚才,孙市长在讲话中对企业和部门提出了明确要求。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再作一些探讨。
一、正确分析宏观政策趋向,增强发展信心
党委、政府抓地方经济发展必须把握国家的宏观政策趋势,企业更应如此,只有这样才能争取主动。去年以来,中央先后采取了三大宏观调控措施,控制投资项目、紧缩信贷投放、从严管制土地,这是近十多年来力度比较大的一次调控。中央提出实现经济“软着陆”的目标,但采取的三项措施是很严厉的,三管齐下抑制投资过大、经济过热,避免经济增长大起大落。实践证明,中央的宏观调控决策是正确的,效果是好的。如果中央不采取这些措施,可能会引起新一轮的经济过热,引发社会不稳定,扰乱经济发展秩序,影响经济长远发展。下半年乃至明年国家的政策趋向、宏观发展的环境如何呢?我个人认为,政策趋向是稳定的,发展环境是好的,仍然是一个发展期、机遇期,但同时也有挑战和困难。判断是发展期、机遇期的依据是什么呢?主要有5个方面因素:第一,世界经济仍在快速增长轨道运行。这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有利于企业扩大出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宏观背景。今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是3.3%,虽然比去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但比2003年同期增长了0.8个百分点,仍然处于一个比较快的增长期,估计下半年世界经济还会保持较快增长。第二,中央确定今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没有变。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9.5%,下半年会回落一点,但估计会高于原有预期目标,全年的经济增长仍然会保持较高的幅度。这也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第三,国家宏观调控已初见成效,紧缩政策基本见底,调控政策趋向平稳。这点非常重要,是我们经过多方面的调研、多层面的分析所得出的判断。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我们一定要咬紧牙关顶过去,千万不能退下来。第四,生产要素特别是电力、土地、运力等状况有所改善。土地问题,刚才孙市长已经说了,是衢州的优势,人家是有项目没土地,我们现在是缺项目怕土地指标用不完。电的问题,相对来讲最紧张的时候已经过去了,9月份开始会好一些,即使紧一点,也要比其他地方好。第五,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关切度更高,政策措施的灵活性更大。目前,关于国内经济形势,专家们已经开始有两种声音,一是过冷,二是过热。认为经济过冷的,看到全国普遍出现“三回落”现象,尤其是浙江的GDP增幅、投资、效益“三回落”较快,担心出现通货紧缩,中央对此非常关切。市委、市政府也十分关注经济运行走势,7月份我们专题召开了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今天又召开企业家座谈会,进一步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上述五点是对经济形势的一个基本判断。另外,从企业自身角度讲,我市企业和企业家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不断增强,这为我们克服困难、度过难关,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我们一定要增强信心,咬定目标,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力争做到“四个不”:一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决心不动摇。尽管现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发展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当前仍然是发展期、机遇期,这一点必须牢牢把握。在发展问题上,我们不能徘徊,不能停顿,更不能倒退。二是克服困难、实现年度目标不放松。从全市角度讲,固定资产投资等要实现年初制订的目标有一定困难,但都要咬紧牙关,努力实现。广大企业也一样,要努力实现已经制订的目标任务。三是振奋精神、迎难而上的劲头不减退。越是困难时期,越是考验企业、考验企业家、考验地方把握大局、推动发展的关键时期。顺境显示不出企业家的才华,只有逆境才能真正考验企业家的素质、能力、水平。企业家的素质体现在什么地方?体现在别人不能发展的时候你发展了,这才真正体现了企业家的素质。四是合力兴工、务实奋进的氛围不能变。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突出经济中心,越要推动工业发展,以工业的大发展促进经济的新跨越,这是坚定不移的方针。我们要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合力兴工这一思路,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突出工业主导力量,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沉着应对,积极有为,走特色竞争差异化发展之路
当前企业正面临新挑战,经受新考验。从总体上判断,当前仍是机遇期、发展期,宏观环境有利于发展。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下半年我们还会面临新挑战,碰到新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后续效应会进一步显现。目前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已基本见底,但其后续效应所带来的影响是否见底,还难以判断。我个人认为,在某些行业、某些方面后续效应可能还会延长,对于像建材、纺织、输变电等行业可能还会有半年以上的滞后效应,估计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宏观调控后续效应还会显现。对此大家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下半年全国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回落,将会给一些行业、一些企业带来影响。土地审批、项目审批、信贷审批适度从紧的政策还会延续,今后即使有所松动,也不会像以前一样宽松。二是部分要素制约特别是资金紧缺矛盾短期内不可能解决,将会成为长期矛盾。这样判断的理由是:衢州银行资金盘子太小;衢州这几年发展资金需求量增大;衢州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股份制银行、债券、资本市场等融资都不多。三是外贸磨擦会增多,人民币升值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部分企业经营效益。我国加入WTO后,关税壁垒基本消除,但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潜在壁垒增多,或多或少影响到企业,尤其像我市这样的经济结构,影响会更大。人民币升值,从长远角度讲,会有利于发展,但短期内会影响到部分企业出口。据资料分析,对两类企业影响较大:一类是具有传统出口优势的行业,包括纺织、服装、家电、部分机械等,成本上升,利润空间下降。第二类是国际化定价的行业,如有色金属、石化、电子元器件等,人民币升值造成价格变化,竞争力减弱,利润下降。当然,具体到不同企业,会因管理水平、产品结构、客户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四是市场竞争越来越国际化、规范化、白热化,企业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对企业经营要求越来越规范,透明度越来越高。
面对新情况、新形势,企业怎么办?我认为一定要顺应发展规律,适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特色竞争,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在当前严峻的竞争态势下,企业要十分注重研究自身特色,营造特色,增强竞争力,这要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课题。作为企业来讲,要着重研究四个特色。一要有特色的经营理念,进一步明确企业的发展路子,发展模式。二要有特色品牌。产品是立企之本、壮企之基。做企业、做产品必须重视打造品牌、创造名牌、经营品牌,品牌是资本、是财富,也是后劲,要善于经营品牌,发挥出品牌的综合效应、后续效应。三要有独特的制度和文化。企业要长远发展,必须要有制度保障、文化渗透,当前企业尤其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设备是硬实力,文化是软实力,具有渗透作用、后续作用,通过文化建设可以凝聚人心、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四要有特色的管理团队与员工队伍。
三、齐心协力,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优化环境,合力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当前我市发展正处于十分重要的时期,机遇好、困难多、难度大,全市上下一定要增强信心,形成合力,推动发展。特别是市直有关部门一定要体现中心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切实履行职责,为企业、为基层排忧解难,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在此,我再强调五个方面问题:
(一)深化“三服务”活动,着力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当前要通过“三服务”着力解决“贷款难”、“落地难”、“开工难”。对于“贷款难”,金融部门要根据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精神,按照市政府有关落实“两难”问题研究的意见,继续抓好检查落实。对于“落地难”问题,请国土部门一定要千方百计加快审批进度,使技改项目、重点项目尽早落地。“开工难”问题,除了土地之外,还有审批手续、规划、征迁等因素,相关部门要抓紧办理解决。
(二)切实落实各项政策。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工业经济出台了不少政策,既有扶持方面政策,也有服务方面政策,希望各有关部门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企业也要关心政策、学习政策、研究政策、运用政策,今后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增大政策透明度,及时在相关新闻媒体、网站公布,有关主管部门要做好政策公布与服务咨询工作,及时检查反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推动各项政策的落到实处。
(三)切实制止乱收费、乱罚款观象。请市纪委监察局牵头,抓紧进行检查整改,督促有关部门拿出规范的、改进的意见。
(四)积极帮助部分企业解决引才招工难问题。市直有关部门要加强与企业的信息沟通,增强引进人才、技工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确保市内企业能引进人才,招到技工。企业也要主动与人才市场、劳务市场、技工学校进行挂钩联系,采取“校厂联办、联手培训”的方法解决技工难题。
(五)努力营造支持企业、尊重创业、维护权益的社会氛围,真正给企业和企业家创造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我相信,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当前的困难一定能克服,企业的发展、衢州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