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信息第9期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宣 传 信 息
 
第9期
中共衢州市委宣传部            &nb sp;   2004年3月12日
 
 
 按: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是我市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为此各新闻单位积极主动,为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如何进一步围绕中心、落实“三贴近”,在具体实践中贯彻市委提出的“把握主动,立足创新,统筹发展,勇于争先”的指导思想,衢州晚报作了有益的探索,值得各有关单位学习、借鉴。
 
配合中心 贴近百姓 富有新意
??评衢州晚报关于创建文明城市系列报道
 
 政府出台一项工作,如果得不到百姓的支持配合,调动不起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其结果往往会事倍功半,雷声大、雨点小。近期衢州晚报关于创建文明城市的报道做得好,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有特色,营造了很好的舆论宣传氛围,社会效果较好。
 类似文明和卫生城市创建的报道,以前也曾搞过,但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都存在程式化、工作化的不足,重点关注动态性的、领导或一些职能部门的督查行动,形式显得比较单一。创建文明城市,就是要提高市民的文明道德素质,让广大市民自我揭陋和揭他人之陋,不断完善提高整个城市的道德文明素质,为此,3月2日晚报一版推出了《创文明城市 做文明市民(引)本报联合33个社区组建“反陋习志愿队”》的报道,主动联合各街道社区,通过双向联动,组建“反陋习志愿队”,以营造创建文明城市的舆论氛围。第二天一版又发了《创建文明城市舍我其谁(引)二百多位市民愿当反陋习志愿者》,一天时间,24个社区就有200多人要求充当志愿者,(至今已有300多人报名)。说明晚报这一策划非常贴近老百姓。紧接着,晚报又组织反陋习志愿者上街揭陋,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题材,如乱扔垃圾、乱停车、毁坏树木、损坏公共设施等。贴近百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典型报道紧跟而上,《江滨23株垂柳惨遭人为破坏》通过江滨23株垂柳被毁这一事件引发出对市民文明素质的追问。“黑溪河”连续报道,通过对“黑溪河”污染情况的揭露,呼吁有关部门和市民,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不仅仅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做好硬件服务,同时更要加强管理,引导和督促市民养成卫生好习惯。这组连续报道推出后,引起市水利局建设局的重视,马上开始着手治理“黑溪河”。
 晚报这次策划恰当地选取了政府关心、百姓关注的结合点。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 不仅仅是市委市政府或哪一个部门的事,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一个城市的品位和吸引力,关系到生活在这个城市每位老百姓的利益,一个美丽、整洁、舒适的城市需要每个市民用自己的双手去装扮。这一新闻策划,无疑在政府与市民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将政府的中心工作灌输到每位市民心中,并调动起了市民的创建热情,主动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反陋习市民志愿队组建后,晚报在一版连续推出了几篇志愿队参与的城市揭陋行动,大大提升了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社会影响力。现在,社区的一些居民看到不文明现象和行为,有的主动上前制止,有的说要向衢州晚报反映。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