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5.10.17 来源:杨远锋
《木叶传情》
文/杨远锋
木叶绕梁道我意,
叶着丹青绘我心;
对品甘饮话仙茗,
同为天涯陌路人,
以叶为媒得知音。
注:
木叶 即树叶,可以作为乐器演奏音乐,可以作为画材绘制叶画、可以作为食品吃,茶叶也是木叶的一种;以木叶作为乐器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在西南地区很多人会这个技艺,部分少数民族中以木叶作媒而共婵娟。
关于叶艺的介绍
叶画,具有生态、低碳、绿色、环保的特色;有很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人类利用植物叶作画、写字的历史已非常悠久,在我国有据可查的历史已有数千年,其中,关于菩提叶画和贝叶佛经的历史记载最多,这在许多古代文献以及古代流传下来现收藏于一些博物馆、寺院、图书馆的菩提叶画和贝叶佛经文物上均可得以证明;其中,欣赏价值较高的当属菩提叶画,菩提叶画来源于菩提树,菩提树原名为“毕钵罗树”,原产于古天竺地区,而菩提的含义是觉悟、智慧的意思,所以菩提本无树,只因佛祖释迦牟尼(如来佛)在该树下悟道成佛而得名:菩提树;据传:在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放弃继承王位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后在菩提(毕钵罗)树下静坐了7天7夜,始战胜各种邪恶诱惑,终成佛陀;此后佛教就视菩提树为圣树,并常以圣树之叶绘菩提叶画和写菩提叶佛经,但由于菩提树叶含有叶肉的关系,叶肉的色彩太深导致作品并不美观,尤其是在其干燥以后非常容易破碎,作品不易保存;其后,在几百年的传承中,人们通过不断的摸索,在原有技艺的基础上对叶画技术进行革新,发明并掌握了菩提叶脉的提取技术,即以菩提树叶提取其脉络,去表存本得到洁白且漂亮的菩提叶脉,名曰:菩提纱;此后,在佛教中就逐渐形成了菩提纱叶画文化;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千百年来,各大寺院以此为载体,大量制作高雅的菩提叶画作品,将佛像和佛经书绘于菩提纱上,赠与信众以祝吉祥、以助觉悟;至今,中国民族图书馆还馆藏有古代的《菩提叶百八阿罗汉金经全部书画册》珍本,我国台湾和江苏省等一些博物馆及杭州市的灵隐寺还藏有部分古代流传下来的菩提叶画;
2011年,国家主席胡锦涛携其夫人及许多外交部官员在奥地利总统的陪同下,参观了奥地利的国宝——珍藏在奥地利国家图书馆的中国古代菩提叶脉画(注:胡锦涛主席参观古代叶画的来源于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
在中国,自佛教文化从天竺进入大汉,历经几百年的发展之后,终于在初唐皇帝及唐玄奘大师、六祖惠能大师……等等众多信众的推动下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菩提叶画技艺也随着佛教文化兴盛及菩提树的引种流传到整个中国,随后的一千多年来,佛教在中国的多个朝代反复历经了数次全国性的灭佛与尊佛大运动,随着佛教的几度废、兴历程,菩提叶画制作技艺也逐渐的从佛教寺院扩散到了民间,并在我国民间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及革新;现今留世的叶画大部分属于明清时期的菩提叶脉画作品,可以证明叶画品种及其制作技艺在明清进入极盛,但是,随着民国时期倭寇的大规模侵略,加上之后内战及文革“破四旧”中的灭佛运动等等大事件的发生,严重的影响并遏制了与佛教有一定关联性的叶画行业的发展;
直到改革开放后,国家开始重视传统文化和技艺的发掘、抢救、保护,传统叶画项目才逐渐开始复苏;
叶艺作品的包括叶画,有手工制作和现代数码制作两大类,其效果主要可以分三类,第一类是有叶肉的叶画,第二类是以去叶肉的叶脉画;第三类是介于前两种之间也即留部分叶肉裸部分叶脉的叶画;其制作技艺主要包括:绘制(平面叶画)、刻制(镂刻叶画) 、绣制(立体叶画)、雕制(在叶脉上留部分叶肉构成叶画图文)、贴制例如金箔叶画、、、、、等等许多种,其制作技艺即可以单一使用,也可用多技艺混合制作出包含多种视觉效果的叶画;
在传统叶画技艺的传承及对传统叶画工艺技术的革新上,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授权的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20多项,为我国目前为止,拥有植物叶画类自主知识产权在全国同行中处于领先;并先后荣获《衢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展演展示奖》、《衢州市工艺美术精品大赛银奖》、《衢州市115人才创业创新发明奖》、《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成果二等奖》等等荣誉;并经中国发明协会推荐入选《国家专利产业化工程》,成为国内的同行中属首例获此殊荣的企业;
叶画产品的核心原料是植物叶,叶画的产业化就必须用到大量的植物叶,在发扬传统叶画品种及其技艺的同时,还能给农林业增收起到重要的影响与促进作用,多年来本公司已累计收购各种树叶数百万张,在变废为宝的同时即扩宽农村的就业渠道,又能为农民增收提供一条新的途径。